找到相关内容78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法师与家园精神

    理查·罗蒂,《哲学与自然》,李幼蒸译;三联书店,北京,1987年。   弘一法师正是这样一位教化式人格或者说教化大师。其实,整个佛教,或者说,整个东方智慧,正是这样一种教化的智慧。弗罗姆敏锐而深刻...8日,他写下遗嘱,其中谈到自己死后龛(与一般情况下的棺木相应)的处理:……去时将常用小碗四个带去,填龛四脚,盛满以水,以免蚂蚁嗅味走上,致焚化时损害蚂蚁生命,应须谨慎。再则,既送化身窑后,汝须逐日将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752986.html
  • 刘勰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学

    也。”12也是侧重于虚静作为万物本的一方面。当然,庄子的虚静说也有认识论的一方面:水静则明烛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犹明,而况精神?圣人心静乎, 天地鉴也,万物也。(《庄子·天道》)...理论,创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虚静说。刘勰与禅学一、时代学术风:齐梁间禅学的兴盛禅为梵文“禅那”(Dhyana)的简称,或译为“思维修”或译为“静虑”。佛教初传中土始,即有禅经翻译。后汉安世高译《...

    冯国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457066.html
  • 经典中的乌语花香

    自己所见为是。   是时,面王在旁观看盲者的举动及各执其词,不禁欢喜大笑,而说颂道:“诸盲人群集,于此竞诤颂;象身本一体,异相生是非。”   上述群盲摸象,即谓众盲者仅摸象体一部分,而各执异说,以此譬喻外道、异学徒,不知一切法实义,而相互是非;亦用此比喻修学佛道者,拘泥于佛经或祖论等文字言句一端,而不知佛法全面。《佛说义足经》亦载此事,时面王即世尊前生也。   此譬喻自来闻名...

    慈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2857962.html
  • 刘勰的“虚静”说与佛家的禅学

      水静则明烛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犹明,而况精神?圣人心静乎,天地鉴也,万物也。(《庄子?天道》)  庄子又特别提出了认识的两个状态,即“心斋”、“坐忘”。  回曰:“敢问心斋。”...创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虚静说。  刘勰与禅学  一、时代学术风:齐梁间禅学的兴盛  禅为梵文“禅那”(Dhyāna)的简称,或译为“思维修”或译为“静虑”。佛教初传中土始,即有禅经翻译。后汉安世高译...

    冯国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3858349.html
  • “水”与禅

    庄子》的《天道》篇谈到:“水静则明烛须眉。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犹明,而况精神。圣人心静乎,天地鉴也,万物也。”《德充符》亦云:“人莫鉴于流水,而鉴于止水,能止众止。”但庄子谈的只是认识上的...默不作声,以针投水,马上让龙树刮目相看,弟子问其缘由。龙树解释道:“夫水也者,随器方圆,逐物清浊。弥漫无间,澄湛莫测。满而示,比我学智周也。彼乃投针,遂穷其极。”(《大唐西域记》)龙树把水比做自己的智慧...

    龙 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559920.html
  • 一则佛教故事:“魔女诱僧”与剑桥学派的“语言”

    一直是西方的主流。在近代,自笛卡儿、洛克和康德以降,都是这种“再现”哲学占统治地位。按照罗蒂(Richard Rorty)在《哲学与自然》中的说法,近代以来,知识论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测试并维修...变成黑色,这种经受考验而不改变的行为,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。但在这里,我们或许还可以依稀看到一种“认识论”的理想,一种“再现” 哲学(也即主张心灵能客观地反映实在),一种“—像(mirror-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3874719.html
  •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——于凌波居士

    本质未损,蒙尘,光明仍具;若汰去沙土,拭去尘垢,纯金的本质和镜体的光明仍然可以显露出来。正如我们被妄念遮蔽的真心,若用持久的定力,扫除妄惑,归于一个正念,久而久之,妄念脱落,真心显露,这就证得“...于事的分别。迷于理的,则执身、边、邪、戒取、见取等诸见;迷于事的,则起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诸惑。这二者,前者谓见惑,后者谓思惑,见思二惑,合称利钝十使。 身见,是执著五蕴为自身,执身外事物为我所有;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1882680.html
  • 法增比丘:圣道的特征与力量(3)

    无定心,为是无定心。   证知是解脱心,为是解脱心。   证知非解脱心,为非解脱心。」   「大王!犹如好装饰男女,或家有青年男女,于洁白清澄或水钵,细观自己所反映颜貌。若挂耳环时,如挂... 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(3)   法增比丘撰   在[沙门果经]里佛说:「具足此圣戒蕴、圣诸根防护、圣正念正智、望满足,选住空闲处、树下、山岳、峡谷、岩窟、薮林、露地、冢间、槁堆。彼乞食而归,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法增比丘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2484690.html
  • 慧远大师生平与思想

    知见。涉缘应事,如同镜子。镜子明亮,内照清楚,便能映现森罗万象的相状。即便耳与眼不能视听的景物,但运用闻性与见性,亦能通晓无碍。在念佛三昧中,能睹见渊深、凝寂、虚灵(心)体,悟证灵性本原湛明一体,...   1.生平   远公大师(公元334一416年),东晋时代人,俗姓贾,出生于雁门楼烦(今山西代县)世代书香家。远公从小资质聪颖,勤思敏学,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。精通儒学,旁通老庄。二十一岁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141948.html
  • 房山石经中记载的准提独部法暨探讨

    需“如法建坛和结界”。 相关经文如下:   《楞严经?卷七》云:“佛告阿难!若末世人愿立道场,先取雪山大力白牛……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……取八圆镜,各安其方,……又取八镜覆悬虚空,与坛场中所安...白带山下,发愿刻造石经。刻经事业历经隋、唐、辽、金、元、明六个朝代,绵延1039年,刻佛经1122部,3572卷,14278块,分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,规模大,历时长,是世界文化史上...

    普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847277.html